北京报道, 近日, 继大数据、风控、征集等平台排查之后, 导流业务也迎来了严格监管。 日前, 杭州某头部贷款超市的信贷经理被警方突袭, 其官网“贷款”栏显示的页面无法正常打开。 业内人士认为, 从陆续被调查的企业背景来看, 监管部门的目标可能是对现金贷产业链进行全面清理, 行业或将开启新一轮洗牌。 从2015年的强势崛起到2018年初融资渠道的全面封锁, 现金贷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所难免。 尽管监管层逐步加大整治力度, 但暴力收集、高利贷、信息滥用等一系列市场乱象仍是“负面清单”的居民。 但从近期被调查的平台来看, 监管部门似乎正在从产业链入手, 对现金贷行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调查。 超息贷款困扰已久。 今年的3月15日让“714高射炮”无处遁形, 但可怕的是, 据统计, 自5月以来, 行业内三方数据检索量和短信渠道发送量已重回3· 15级之前。 与此同时, 比“714高炮”还要猖獗的“55高炮”, 甚至“750”、“150”也诞生了。 记者注意到, “55高炮”的贷款期限仅为5天, 利率异常高, 吸血程度甚至比“714高炮”还要糟糕。 可以看出, 从“714高炮”到“55高炮”, 在强监管的情况下, 超息贷款业务换“马甲”返老还童的平台依然不少。 商业。 值得一提的是, 过去几年, 超息贷款与贷款超市的连锁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监管或资质不齐全等问题, 一些贷款超市正在成为超息贷款的“帮凶”。
        就像近日被严厉查处的杭州投贷超市信贷经理一样, 也引流了超息贷款产品的流向。 9月19日, 杭州市西湖区一家国内贷款超市信贷经理办公室被警方突击搜查。 业内人士表示, 正是因为平台的“爬虫”和数据服务, 征信管家被查。 目前其官网首页核心位置有多个现金贷产品广告窗口, 但页面无法正常打开, “贷款”栏目无法正常打开。 同时, 在征信管家APP中,

上述业务页面和会员页面无法开通征信服务、征信、借钱、贷前分析等一系列涉及征信服务的业务。 天眼查数据显示, 信用管理器由杭州新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 注册资金1000万元。 其中, 大股东、创始人胡耀华持股55.08%, 宁波新牛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股9.11%, 昊人浩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0%。 其中, 浩仁浩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为唐阳, 他也是现金巴士的法人。 公信宝被查时, 合作贷方是现金巴士。 征信管家提供的产品中, 绝大多数都是顶级互联网金融公司。公司现金贷产品, 但仍有经营主体不明的现金贷“马甲”, 如云翔贷、猎豹贷王、黑名单检测等。 新牛在境外投资的11家公司中, 有6家投资比例达到80%。 其中,

因贷款超息等原因, 投诉网站上对两家公司现金贷产品的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此外, 记者查看21CN聚投诉网站发现, 涉及信用管家的投诉达3723件, 解决1958件, 解决率为52.59%。 在每周投诉清单中, 信贷管家以 774 宗投诉位居榜首。 “贷款超市的查处, 与高息贷款的分流密不可分, ”一位互金领域从业者告诉记者, “但也为互联网流量平台敲响了警钟。如果贷款机构的资质连上 对平台不严, 如审核放任超息贷款业务存在, 应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自9月“爬虫”危机以来, 魔蝎科技、心研科技、公信宝项目方等多家数据爬虫公司被警方查处。 , 原因是导火索是“爬虫生意”。 业内人士认为, 监管部门此次从源头整治数据行业, 几乎所有贷款服务商都将被要求暂停“爬虫业务”。 日前, 业内大数据风控服务商同盾科技也被爆出爬虫部门解散, 部门员工集体待岗。 9月16日, 杭州大数据公司同盾科技有限公司爬虫部门已解散, 该部门员工集体待岗。 同盾科技明确表示, 涉及爬虫科技的产品“数聚魔盒”是其子公司新川科技自主运营的产品, 具有严格的授权要求。 根据同盾科技的说法, 目前, 新川科技已停止相关服务, 员工已转岗, 工作状态正常。 不过, 记者注意到, 有媒体质疑同盾科技的官方回复, 认为招聘网站上展示的与“数字魔盒”相关的招聘信息主体多为同盾科技。 同时, 同盾科技9月份还在招聘“客户技术支持工程师(数字魔盒)”, 其部门为创新事业部。 针对上述内容, 同盾科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聚魔盒是杭州新川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该服务有严格的授权要求, 对适用条件和场景有限制。 . 严格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2018年以来, 新川科技逐步调整业务,

至今已停止所有相关服务。
        至于招聘网站的内容, 解释为“招聘网站相关页面的职位属于滞后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 位于大数据风控行业第一梯队的同盾科技注册于2012年10月, 是国内知名的智能风控与分析决策服务商。 目前, 公司已获得6轮融资, 估值近20亿美元。 日API调用达到1亿, 峰值2亿。 同时, 记者还注意到, 同盾科技CEO蒋涛已经6月, 辞去新川科技法人职务, 不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至于“爬虫业务”, “爬虫”是指平台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并按照一定规则存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的程序或脚本。 同时, “爬虫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数据采集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 在征信服务中, 经用户授权后, 风控数据提供者通过后台“爬虫”收集信息, 对通话信息、消费数据等互联网信息进行整合和规范, 最终形成对借款人的综合评价。 用于金融服务。 机构做出相应的后续决定。
        然而, 目前, 个人信息数据和隐私是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 监管部门对个人信息数据和隐私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 当前数据市场面临的最大痛点是隐私泄露问题, 这也是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最大瓶颈。 由于爬虫只是获取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无法正确识别敏感数据,

过度爬取信息, 在竞争下生产各种变形爬虫产品, 涉及数据窃取、滥用, 以及各种隐私和安全问题。 近年来, 行业内一些与大数据相关的公司也因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和侵犯个人数据隐私而受到监管部门的日益关注。 今年5月,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 网络运营者出于业务目的收集重要数据或个人敏感信息的, 应当向当地网信部门备案。 , 并注册 应确定负责数据安全的人员。 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还明确规定,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损毁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人同意, 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同时,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当带着浓浓科技色彩的大数据公司纷纷涉足“爬虫业务”时, 不禁让人深思。 这场风波可能会导致大数据风控行业面临大清洗。 未来, 大数据将在风控行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爬虫业务”将走向何方, 仍是未知数。